MWC有感:商用提速 5G布局加速跑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8-03-12 14:21:32

随着相关标准的冻结以及5G商用日期的确定,5G的加速部署预期已经形成。业内人士称,虽然光通信公司关于5G的布局要到2020年才能开始受益,但流量爆发需求带来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入已经开始拉动相关公司业绩的增长。未来5G将接棒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光通信产业将迎来新一波繁荣,而承载网的提前建设将给上游厂商带来利好。

5G概念再度火热

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近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本次大会以“移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Creating a Better Future”为主题,有来自全球的2300多家公司展示其包括5G、AI、物联网、智能硬件、无人驾驶、VR/AR技术等领域最尖端技术,涵盖未来服务提供商、网络、数字消费者、第四次工业革命、内容和媒体、社会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和创新这八大活动主题。5G和物联网是本次大会的焦点。

业内人士表示,从历年MWC主题来看,从2015年的“创新的边缘”到2018年“移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连续四年5G成为最热点。这意味着,2018年5G产业链临近商用。

事实上,随着全球运营商宣布最新时间表,5G商用显著提前。在此次MWC世界移动大会上,全球主流纷纷宣布了自己的5G推进时间表。以美国运营商最为激进,国内三大运营商预计将在2019年底实现商用。在2017年末3GPP 5G NSA标准第一个版本冻结的背景下,此次厂商展示了更为全面与成熟的5G产品。

会上,中国移动、美国AT&T、德国电信、日本NTT DOCOMO以及法国Orange等5家电信运营企业还宣布联合成立开放智能无线网络(ORAN)联盟,旨在将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开放性提升到新的水平。

5G ORAN的主要理念和特征包括智能管控、开放接口和白盒硬件等,ORAN与CRAN一脉相承,是无线通信绿色与软件化的具体延伸,ORAN将使无线网络实现标准化、通用化、开源化、智能化,从而大幅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运营复杂度。

A股市场也感受到5G商用加速的浪潮,相关数据显示,最近20个交易日来,5G概念股几乎全线上涨,武汉凡谷、纵横通信、星网锐捷、中际旭创涨幅均在20%以上,涨幅超过10%的成分股更比比皆是,中兴通讯、大唐电信等均表现不俗。

业内人士介绍,AT&T已于1月份宣布将在亚特兰大、达拉斯、韦科三个城市推出5G网络服务,年底前将在12个城市推出;2月份平昌冬奥会已经实现部分5G功能的商用演示,颇受业界关注;3GPP也将在今年6月份完成独立组网版本5G标准的制定。2018年成为5G商用元年。

先发优势明显

根据相关规划,2018年我国将进行5G大规模实验组网,2019年启动网络建设,最快在2020年实现5G商用。5G将带来新一轮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变革和建设热潮,5G高频通信时代,超密集组网技术和大规模天线阵列有望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基站天线量价齐升,投资价值凸显。预计国内5G基站数量将达到760万个,AAU基站天线投资规模达551亿元,较4G增长142%。

网络建设方面,中国移动今年将建立世界最大规模5G试验网;中国移动今年将在杭州、上海、广州、苏州、武汉五个城市开展5G外场测试,每个城市将建设超过100个5G基站;还将在北京、成都、深圳等12个城市进行5G业务和应用示范。

据信达证券测算,由于5G在采用的C-RAN降低了成本,因此给承载网在技术方面的更新换代提供了空间,运营商的Capex将向光通信设备倾斜。预计5G对于光纤光缆的拉动的市场空间在195亿元-300亿元左右,光模块的市场空间在392亿元左右,光设备的市场空间在881亿元左右。

主设备商方面,目前各大设备商均发布了 5G承载方案。由于市场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已趋于稳定,预计中国厂商在5G承载网中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蚕食传统欧洲厂商的市场。光纤光缆方面,从2016年底,三大运营商就开始在发力采购,我们预计2018年整体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光模块市场方面,虽然增长很快但是竞争激烈,高端光芯片的技术还掌握国外芯片厂商手里,但政策已经对芯片国产化提出了要求,未来具备自研芯片能力的公司将摆脱依赖。

核心技术是第一竞争要素,在技术演变驱动下,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国内天线厂商在全球竞争地位日益提高。2016年全球前三大天线厂商占据67.8%的市场份额,技术演变驱动下,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天线厂商(京信、通宇、摩比等)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壁垒,缩小与国外厂商(凯仕琳、康普等)差距,借助5G时代行业发展变革机遇,有望迎来全球发展新机遇,提高全球竞争地位。此外,国内中小厂商凭借成本优势和快速市场响应能力占据天线细分市场,如美化天线、站址资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等。5G时代中国有望引领全球发展。

广证恒生认为,5G基站天线受益次序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技术研发壁垒高,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商首先获益,后期技术门槛逐渐降低,成本控制能力凸显,规模优势明显的厂商将受益。投资策略上,建议重点关注三类企业:一是专注于某一细分天线领域,在细分产品研发生产上占据优势的企业;二是技术链完善,规模优势明显,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企业;三是国内业务稳定,同时在海外业务拓展上卓有成效的企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