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未来社区研究中心落户嘉兴,助力长三角区域乡村振兴

来源:新众网2019-10-25 11:26:31
在长三角,嘉兴是最有经济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长三角要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题中之义,而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是重要内容。

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地,嘉兴的探索和实践,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10月23日-25日,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主办,嘉兴市农业农村局、嘉兴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乡伴文旅、中国农村杂志社协办的“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研讨会在繁华富庶的嘉兴举行。

【聚焦城乡统筹发展,嘉兴发布九大工程】

开幕式上,嘉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洪湖鹏发布了嘉兴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九大工程”。即奏响新时代田园牧歌、复兴升级版农耕文明、打造世界级的诗画江南、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

延展开来讲:

1)奏响新时代田园牧歌是以生产为主旋律,顺应城乡发展趋势,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加快发展彰显现代生产力特征的综合培育模式。

2)复兴升级版农耕文明,就是以生活为主旋律,突出传承与创新,构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城市文旅形态兼收并蓄的新型文旅形态。

3)打造世界级诗画江南,就是以生态为主旋律,突出本土化、特色化、国际化、全球化的深度融合,用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服务配套,建设具有红船魂、国际范、运河情、江南韵为特质的江南水乡农村。

4)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是展现乡村担当,高水平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充满江南水乡韵味和独特文化元素的乡村文化振兴示范地,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打造嘉兴样板,提供嘉兴经验。

嘉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洪湖鹏发布嘉兴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九大工程”

同时,嘉兴市政府表示要坚持“大投入、大转型、大提升”,对重点投资项目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一流人才来嘉创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补助,确保全市每年乡村振兴投入不少于500亿元。

【乡村未来社区研究中心落户嘉兴】

今年9月,浙江省提出了《关于尽快启动我省“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的建议》的提案。省长袁家军表示,未来社区建设是一项探索性、开创性工作,要加大制度供给、政策供给力度,重点在空间、用地、财政金融政策上求突破,确保试点取得实效。

目前,嘉兴市多地已经展开了“未来社区”的实践。此次论坛上宣布,乡伴文旅集团将联合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在浙江嘉兴创立乡村未来社区研究中心。浙旅集团董事长方敬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嫔珺、乡伴文旅董事长朱胜萱等领导和嘉宾为“乡村未来社区研究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

“乡村未来社区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乡村未来社区”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目的的人民社区,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未来社区”不仅存在于城市,也同样存在于广阔的乡村。10月21日结束开工典礼的河山镇画圣浜理想村,正是将乡村振兴战略与未来社区理念进行了结合。通过重新演绎丰子恺的IP形象,构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以及‘乡愁+创业’创新的5+1场景。由此,嘉兴的乡村振兴探索和实践正式步入2.0时代。

对于嘉兴的探索和实践,乡伴文旅董事长朱胜萱认为:“嘉兴的乡村振兴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立足在地文化,依托在地产业,全面振兴;不是造房运动,而是乡村文化复兴行动;不是乡村城市化建设,而是让乡村成为新时代文化生活最好的容器;不是突击行动,而是先行示范,解决村居长期发展问题;不是单单升级村级工业,而是促进农业生产与文化旅游的共同发展;嘉兴的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建设革新的先行者,更是长三角城镇‘城乡形态互融发展’的火炬手。”

长三角一体化视野下的乡村振兴,需要寻找共同振兴的平台和机制,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释放村镇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城乡要素自由而高效流动。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28市(区)农业农村局代表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区域合作联盟合作协议》。

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区域合作联盟成立

【土地制度改革,赋能乡村振兴大战略】

中国是农业大国,土地关系着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不再适配。今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新的《土地管理法》。

新的《土地管理法》最大的亮点是,破除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法律障碍。其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依法登记,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同意的条件下,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经或者个人直接使用。同时,使用者取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后还可以转让、互换或者抵押。

这一制度的突破结束了多年来集体建设用地不能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同等入市的二元体制,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扫清了制度障碍。

圆桌研讨:《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探讨乡村土地政策可实施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部长叶兴庆在这一模块的主体演讲中表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后半程的核心就是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破解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而其本质就是要解决“钱、地、人”等核心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问题。只有土地资源的用途管制和发展权能够重新分配,对乡村土地持续地“赋权”,才能适应人口双向流动的现代化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之手需要撬动市场之手才能发挥真正有效的推动作用。

国家发改委城镇中心副理事长乔润令认为,城乡融合发展最具含金量的政策,就是农民的土地、集体的土地和国有的土地的政策接轨。整体而言,这一规定的重大影响是终于为实现三同奠定了法理基础;其次是我们国家的土地指标的分配原本集中于县以上人民政府,新增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为县乡以下政府发展产业提供了非常大的行政空间;最后是农民的集体建设用地可以直接入市,让农民的收入极大的增加了。从这三个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大的利好。制度确立了,后面的硬骨头其实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的难点和不确定性最终都会体现到这个点上。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表示:“这个改革最大的利好是我们不一定要突破征用的办法,因为征用本身也在缩小范围。我们可以在符合规划、依法登记,村民三分之二同意的前提下,通过出租、出让的方式获得直接入市。但有一个重要前提:需要平等交换。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伟光认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给集体经济的经营提供了新的空间,一个巨大的集体的资产。现在的集体经济不是过去的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在乡村振兴时代,需要再重新塑造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让资源能够被开发,让乡村的形态再塑造,让乡村的文化能够再挖掘。

关于乡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的改革乡伴文旅CEO吴冲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三权分置意味着确权,确权以后在一些地区已经有规范化的租赁试点。下一步预计就是确权后的抵押登记,抵押登记制度一旦实现就打通了银行信贷的通路,可以作为金融抵押品将是集体土地和宅基地物权的一次重大跃迁。最终的一步应该就是和城市国有土地的全面接轨——引入类似招拍挂这样的集中竞价的交易模式,最终实现乡村土地的完全价值。整个的过程可能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但基本的政策方向应该是清晰的。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国家已经制定并将继续研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各个地方也在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这次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进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主题研讨,也必将为推动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做出历史性的贡献。正如开幕式上中共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在致辞中强调,将通过本次研讨会认真吸纳各方的真知灼见,学习先进经验,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争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努力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

主论坛结束后,当日下午还举办了一系列专家学者的分论坛和圆桌讨论,来自乡村文旅行业的国有和民营机构、投资基金、媒体人、设计师、社区治理专家等,就文旅投资、乡村治理、内置金融、美丽经济等话题展开了多元视角的观点交流和互动。

延伸阅读